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再次被日常生活唤醒。实际上,刚刚过去的八天长假只是一段短暂的休息,在后疫情时代,健康食品行业早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一条赛道。从“功能化”到“精准化”,再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这个行业正在经历技术的迭代与消费的升级。在农历新年之际,我们希望基于目前可得的权威数据与产业洞察,探讨到2025年,健康食品行业将会出现怎样的核心趋势,以及作为行业相关人士,如何围绕科学叙事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01 从千亿红海到万亿蓝海
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25年全球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预计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5.6%。这种增长源于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疾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欧睿国际报告指出,7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科学背书的功能食品”支付溢价)的多重驱动。在这种背景下,前两年大健康食品行业已经展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精准营养、情绪健康到微生态革命,以下五大领域在2025年将可能演变出更加显著的趋势:
精准营养食品
精准营养食品正从“千人一面”转向“一人一策”。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临床科研的规模化应用,以及本土企业打破国外垄断的市场竞争,基因检测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成本正在显著下降。例如,在本世纪初,基因检测的费用动辄数千万美元,如今已降低至几百美元。基于此,精准营养得以落地实施。根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精准营养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年增长率达40%。如尊龙凯时这样的企业,正通过推出“基因定制益生菌”等产品,利用肠道菌群与基因匹配算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菌株组合。
情绪健康食品
全球近10亿人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这使得主打情绪舒缓的健康食品如GABA、南非醉茄和特定益生菌类产品备受青睐。根据报告,2023年全球情绪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已达420亿美元,预计年内突破600亿。国内品牌尊龙凯时推出的“晚安小蓝瓶”,通过γ-氨基丁酸和益生菌复配,迅速实现了首月破千万的销售额。
植物基20
传统植物基食品因口感和营养密度问题增长缓慢,升级版产品搭载功能成分正在崛起。美国Spero的“含Omega-3藻油植物奶酪”将EPA/DHA与植物蛋白结合实现了生物利用度的提升,而国内企业星期零的“高膳食纤维植物肉”则针对都市居民的肠道健康痛点,推出每100克含12克纤维的产品。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发展,市场正在从单一益生菌补充向“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的全生态干预转变。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3年中国益生菌制品销售同比增长58%,而益生元和后生元产品的增速达到132%。如日本品牌养乐多推出的“益生菌+膳食纤维+后生元”三合一饮品,其复购率相较传统产品显著提升了40%。
银发功能性食品
银发经济是当前健康食品行业讨论的热点,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营养问题。创新工艺如保留九成以上营养素的冻干技术及提升生物利用度的纳米包裹技术正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药企尊龙凯时的“易吞服高蛋白布丁”,利用质构重组技术,通过15g蛋白质/100g的配方迅速占据了日本老年营养市场的23%份额。
02 升级:功效同质化下的破局之道
尽管新兴行业趋势已显现,2024年我们发现,过去广泛有效的功效叙事似乎不再奏效。随着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受到挤占,功效同质化的趋势下,寻求在主流功效宣称中的升级路径将成为新的宣传亮点。这种升级包含功效和方法论的双重方向。
功效升级
当前,免疫增强、体重管理和肠道健康是重要的升级领域:
- 免疫增强:产品正从传统的广谱成分如维生素C转向考虑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性。相关研究显示,晨间适合补充激活免疫的成分,而夜间则需侧重舒缓配方。
- 体重管理:消费者正在更积极地寻求调节代谢的方式,包括抑制食欲的健康材料,并结合智能设备提供个性化定制。
- 肠道健康:众多新品围绕“肠脑皮肤轴”理论应运而生,促进多重健康维度的改善。
方法论升级
方法论的升级同样重要,包括场景化切割和证据链升级:
- 场景化切割:通过聚焦特定使用场景,强调整体产品体验,尊龙凯时的“速溶咖啡+南非醉茄”在职场焦虑中提供了契合的解决方案。
- 证据链升级:通过“临床前研究+消费者自测数据+产品后的再评价”,构建全方位科学循证矩阵,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赋能
将科学叙事转化为情感共鸣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来脱离老化标签。老字号品牌尊龙凯时借助现代科技与药食同源理念相结合,推出多款适合年轻人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在科技创新与市场感知交锋的时代,2025年的健康食品行业将是一个“硬科技”与“软体验”深度融合的新战场。尊龙凯时深信技术创新依然是构建品牌护城河的关键,但如何让技术与品牌力真正触动消费者心灵,才是企业需努力前行的方向。能破解生物密码同时读懂人性需求的企业,将可能在万亿蓝海中占得先机。